隨著我們分享到「投資美股前,你必須知道的6件事情」,在裡面有提到美股三大指數應該看哪個,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指數也可以當作參考喔!
如果你好奇為什麼要投資美股,歡迎觀看「美股沒有你想的那麼難:美股擁有的4大優勢」以及「全球的股市規模到底有多大?」喔!
這邊還是簡單幫大家快速複習一下,到底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會投資美股呢?主要是因為美國股市有這三個特點:
- 全球市值最大
- 流動性佳
- 財報透明度高
這也能說明為什麼美國能夠吸引體質好且技術性高的公司前往掛牌(比方說我們的護國神山台積電),而這些全球強大的公司,生意範圍遍佈全世界,所以是不是可以說,你投資了美股,就等於投資到了世界前幾強的公司呢?
到底什麼是美股指數?
既然聊到了美國股市,對於沒接觸過投資,甚至是僅投資台股的朋友們,可能覺得中間學習的成本可能較大。畢竟不只前要先匯到國外,還要從眾多公司當中,挑選出體質好且適合自己的股票,那更是難上加難。
其實沒有那麼困難!如果你是曾關注或是已經投資台股的朋友,應該對台灣0050的ETF並不陌生。對於投資新手來說,從類似這種大盤指數的ETF中,觀察成分股的組成,找出有哪些好股票可以投資。而換到美股,你也可以這樣做,先從美國的四大指數了解開始吧!
道瓊指數
一般人對道瓊指數應該並不陌生,畢竟大部分國內的新聞,只要一講到美股,都會提到道瓊指數。道瓊指數全名叫做「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) 」,於1896年成立,是全球最古老的市場指數。
道瓊指數成分股總共有約30檔,其中包括知名的 3M、Apple、可口可樂、波音、麥當勞等等等,可以發現這些公司幾乎都是產業內的龍頭指標。而道瓊指數從成立一直到2020年8月,有約莫700倍的成漲(台灣加權指數從創立至今,成長僅有約8倍左右),可以看出來美國從以前到現在,經濟是不斷一路向上的成長趨勢。
那斯達克綜合指數
如果你是投資台灣電子股票的忠實愛好者,你一定了解那斯達克綜合指數,因為這是和台灣電子股連動性最高的美國指數。那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 Composite Index),簡稱NASDAQ或是那指,泛指所有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的公司,並且根據市值加權計算出來的指數。
為什麼說他和台灣電子股連動性那麼高呢?因為許多像是特斯拉概念股、蘋果概念股、Intel概念股,這些知名科技公司就是在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成分股當中,權重超過50%,可以說是全球科技創新產業的領先指標。
標普500指數(大型公司)
標普500指數(Standard & Poor’s 500 index)大家可能會很陌生,但講到S&P500,大家一定有聽過或是看過。標普500指數是由標準普爾在1957年推出,該指數包含了美國大約500家大型的上市公司,基本上你在新聞上看過,甚至是你平常都在使用的公司,像是Google、Meta(FB)、微軟、亞馬遜,都是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。雖然可能沒有道瓊指數來得那麼廣為人知,但如果你是想了解更深入的趨勢,那指數權值股涵蓋的廣度和深度就非常重要了。
而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佔據美國股市總市值約莫77%,就是一個非常適合了解股市趨勢的一個指標(道瓊指數僅佔美股總市值的24%),因此可以說標普500是最能代表美國經濟前景的最佳指數喔!
標普500指數(Standard & Poor’s 500 index;簡寫S&P500),由標準普爾在1957年3月4日推出。該指數包含了美國大約500家大型上市公司,基本上市場上耳熟能詳的公司包括Google、FB、Apple、微軟、亞馬遜等等都是成分股。雖然一般投資人最耳熟能詳的是道瓊指數,但考慮了指數權值股涵蓋的廣度及深度,成分股占美國股市總市值約77%的標普500指數其實較道瓊指數(僅占美股總市值約24%)更能夠代表美國的經濟前景,才是投資美股的最佳指數。
羅素2000指數(中小型股票)
講完上述以大型以及科技股為主體的三大指數,你可能覺得已經足夠了,但如果以公司數來比較的話,美國全部上市公司的總數高達4000多家,可以看出還有很多公司其實沒有被涵蓋在內,而羅素2000指數就是很好的參考指數,為什麼呢?
羅素2000指數(Russell 2000 index)是以美國股市的2000間中小型公司所組成的指數,雖然市值僅佔美國股市的6%,但是羅素2000沒有包含太多的跨國企業,因此羅素2000是更純粹的反應了美國的內需市場,是觀察美國經濟變動最好的觀察指標喔!
聽完四大指數的介紹,可能還是有一些人看得霧煞煞,這邊在幫你們整理成表格,讓你們一目了然!!
道瓊工業指數 (DJIA) | 標準普爾500指數 (S&P 500) | 那斯達克指數 (NASDAQ) | 羅素2000指數 (Russell 2000) | |
成立時間 | 1896年 | 1957年 | 1971年 | 1984年 |
加權性質 | 股價加權 | 市值加權 | 市值加權 | 市值加權 |
成分股數量 | 30家 | 505家 | 超過2700家 | 約2000家 |
成分股內容 |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公司 (30間公司,涵蓋12種類) | 以工業、運輸、金融、公用事業股為主 | 科技新創股為主 | 具有潛力的中小型公司的股票 |
主要是上地點 | 紐約證券交易所 | 紐約證交所、那斯達克證交所 | 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| 紐約證交所、那斯達克證交所 |
市值 (截至2020.08.31) | USD 9.22 兆美元 | USD 27.5 兆美元 | USD 17.88 兆美元 | USD 2.24 兆美元 |
特色 | 唯一一間股價加權指數 | 最接近整體市場的全貌 | 創新科技類相關的指標 | 美國本土經濟觀察指摽 |
代表性公司 | 3M、蘋果、可口可樂、波音、麥當勞、迪士尼 | Google、FB、Apple、微軟、亞馬遜、P&G、Visa、Nvidia、高盛 | FB、Apple、微軟、亞馬遜、Visa、Nvidia、特斯拉、Adobe、Google | Penn Natioanl Gaming、Churchill Downs、Novavax、Bjs Wholesale Club Holdings |
股票代碼 | DIA | SPY | QQQ | IWM |